2016-10-11 编者:小美
熊孩子作为一个特殊时代的特殊群体,他们的调皮、捣蛋、破坏……给父母带来了无尽的麻烦。有句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还有句俗话说,罗马城不是一夜建成的。套用这句话,我们也可以说:熊孩子,也不是一天炼成的。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如何预防熊孩子的出现呢?
怵目惊心:酉阳县11岁“熊孩子”打游戏转账充值近7万
今年国庆黄金周第二天,也即10月2日的下午,重庆酉阳县的冉先生的妻子胡女士在网上购物时收到银行“余额不足”的提示短信,猛然发现账户里近7万元的现金不翼而飞……这到底怎么回事?
原来,冉先生11岁的儿子小冉一直沉溺于网络游戏“穿越火线(CF)”。前段时间,有个陌生网友加他QQ,告诉他花钱就能帮他刷游戏道具,不满意还可以退货。小冉信以为真。
3个多月以来,小冉一直背着母亲用其微信进行游戏、Q币充值等。10月2日,小冉一鼓作气通过母亲的微信转给“山特诺伏科技”4万多元。转完钱后小冉有些后悔,想要把钱退回来。这时陌生网友告诉他,需要再付8000元才能退回已经付的40000多元现金。
“我想他应该是想付8000元的时候,卡里已经没钱了。”冉先生说起这件事相当地无奈,“我一听就觉得这是诈骗。”
冉先生对重庆时报记者说,小冉在QQ上将他母亲的微信号告诉这个陌生人,然后趁偷玩母亲手机时添加对方为好友。在那之后,小冉通过母亲的微信号与名为“山特诺伏科技”的微信用户一直保持着联系。由于害怕被发现,小冉每次和对方聊完天,都会删除聊天记录和微信支付提示消息。
父母的哪些行为容易让孩子变成熊孩子?
1、总借口 “孩子太小”
电影院里,孩子没完没了地学说人物台词,叽叽喳喳。“不好意思啊,孩子小,不懂事,别计较。”
游乐场,两个孩子争秋千,情急之中一个打了另一个一拳。“小孩子闹着玩嘛,那么小,打一下又不疼。”
公共场所大小便,“不好意思啊,孩子小,没憋住。”
“小”并不能成为妨碍别人的理由。
小时候对孩子的不当行为不加以制止,长大了孩子不仅不会改,还会“变本加厉”。小孩子很多东西做不好虽然是正常的,但家长绝不能以“还太小”为他开脱。对于可能出现的情况,应提前做好准备:比如应提前告诉孩子在公众场合不要大声喧哗,玩玩具要学会谦让,出门前给孩子穿好纸尿裤等等。
2、在孩子面说不该说的、做不该做的
无意中的一句抱怨“雨下得真xx大,害得我鞋子都湿透了!”也许孩子就跟您学会了脏话。
在餐厅的呼来喝去“服务员!去拿个杯!”也许孩子对他人就失去了应有的尊重。
火爆的脾气一点就着,“信不信我揍你?!”时常挂在嘴边,也许孩子就学会了处理事情立刻挥起拳头。
模仿是小孩的本能,他们常常会以家长为榜样效仿他们的一言一行。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您一定要做一个好榜样。
3、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要求
“我要那个玩具车!”“好好好,买买买!”尽管家里都需要建“停车场”了,可为了孩子高兴,您还是掏出了钱包。
“树顶的那朵花真漂亮!”“来来来,爸爸举着你,摘下来带回家!”您无视了树旁“禁止采摘”的牌子。
“这午饭一点也不好吃,我要吃鸡腿!”“没问题,等着妈妈这就去给你买!”扔下碗筷您就直奔市场,连晚餐再吃都等不及。
更糟糕的是,您还忘了这样的一件事:愿意把孩子宠上天只是您家里的事,出门在外后,孩子可不是所有人的国王。
4、用钱衡量一切
“不就是赔钱吗?你开个价吧,别为难小孩子!”
赔钱是对的。但您决不能使用“不就是”这三个字。
要记住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品质叫“尊重”、叫“谦恭”、叫“明理”。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希望您平日里注意自己的言行,别一不留神就把孩子培养成了别人提起来就皱眉的熊孩子。
“成熊”本是孩子的天性,活泼好动、充满好奇无可厚非,您也没必要因噎废食,极力打压孩子的爱玩的天性和探索的欲求。而是您一定要注意陪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懂得体谅别人、尊重别人;要学会注意区别“爱”与“溺爱”,尤其是“爱”与“害”的区别。
因为毫不夸张地说,有些候父母对孩子的“爱”,恰恰就是“害”,就是炼成熊孩子的缘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