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8 编者:小美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阴道分娩是导致盆底器官脱垂的重要因素,所以更愿意选择剖宫产,因为她们相信剖宫产可预防盆底器官脱垂的发生。那么情况真的如此吗?
一、什么是盆底器官脱垂
盆底器官主要包括膀胱、尿道、子宫、阴道及直肠,由于盆底肌肉、筋膜及子宫韧带的支持作用,使它们保持在相对固定的位置。但是因各种原因引起盆底肌肉筋膜及子宫韧带损伤,未能很好恢复,或因其它原因导致其张力减低,支持功能薄弱时,会造成盆底器官发生移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盆腔脏器脱垂(POP)。
二、盆底器官脱垂发病比例
POP是中老年妇女常见疾病,严重影响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在美国有一项调查,显示100名女性中,有2.9名发生POP,POP手术30万例/年,每年POP手术直接成本超过10亿美元。
事实上,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发病机会比POP还要更高一些,我国各省都做过相关不同年龄段的流行病学调查,在40岁-60岁,甚至70岁年龄组,发病比例都接近二至三成,甚至高达四成。
三、如何预算盆底器官脱垂?
从目前研究结果来看,POP的危险因素有遗传倾向性、种族、产次(阴道分娩)、肥胖、绝经、高龄、前次盆腔手术史、慢性咳嗽、长期便秘、以及结缔组织发育缺陷等。针对盆底疾病的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包括:
1、普及POP相关知识,提高女性防治意识,早发现早就医;
2、注重围产期保健,避免产后过早的从事体力劳动,做好产后随访,对潜在患者进行规范化盆底肌训练;
3、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增加水和纤维素的摄入,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过多的负重,减少吸烟饮酒,注重控制体重,避免过度肥胖,伴有慢性咳嗽及慢阻肺者应及时进行治疗,以减少对盆底的压力,避免对盆底造成影响。
四、剖宫产并不能阻止盆底器官脱垂的发生
怀胎十月,会给盆底带来很大压力,尤其是现在巨大儿很常见,即使没有分娩因素,妊娠本身就有可能造成产后的尿失禁,或者是盆底器官的脱垂。
中国的是剖宫产比例相对于世界水平来说,是非常高的,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虽然分娩是促发因素,但是剖宫产并也不能阻止盆底器官脱垂的发生。在自然分娩过程中,只要做好会阴保护、产褥管理,同样可以给病人减轻盆底器官脱垂的机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