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9 编者:小美
培养囊胚对于胚胎质量要求高,淘汰率也高,可移植的机会减少,意味着风险增大。可是囊胚移植比胚胎移植的着床率高,节约金钱和时间。养囊胚,如何提高养囊成功率?
试管婴儿养囊的过程
第1天:观察卵子是否受精(是否有两个原核生物);
第2天:观察受精卵是否被分割,是几个数目细胞( 好是4个细胞),是否有碎片(无碎片),是否对称(对称);
第3天:和第二天一样。观察细胞数量(8-10个细胞 好),看是否有碎片和对称性;
第4天:胚胎发育到桑椹胚阶段;
第5天:试管婴儿胚胎发育至囊胚期。
影响囊胚形成的因素有:培养环境、胚胎因素、女性年龄、精子质量和孕激素水平。
养囊胚,如何提高养囊成功率?
囊胚培养除需对胚胎质量要求高,还需要更高的实验室条件,如更专业的实验室人员、优质的室内环境、更适宜的温度、更高质量的实验室空气、更多的低氧培养箱等等。
卵子一取出来,就需要尽快送到实验室,暴露在空气中的每一秒都是危险,所以在取卵手术室和实验室之间仅一墙之隔而且有个传送小窗。这时候真正的幕后英雄开始上场,培养师开始进行卵子颗粒膜细胞剥离(称为拆弹)→受精(比较复杂)→培养液的更换→生长过程监控胚胎评级等操作。这其中每一个细微的操作动作如果不够准确有效,都可能剥夺胚胎生而为人的机会。
胚胎培养室
胚胎培养室,24小时恒温恒湿超净,18台大型受精卵培养器全天候工作,24小时Timelapse系统及人员监控,温度湿度氧气氮气浓度,都是有经过反复校对的标准,而每个医院的标准可能不一样,实际上很多初创的小型的培养室可能甚至没有严格标准。
专利技术
胚胎操作箱,在胚胎成长过程中,培养师需要做任何操作,都会先把培养皿取出来。检卵、受精、对胚胎的观察等操作是在这样特制的类似新生儿保育器的操作箱中进行。该操作箱是由盐谷院长在婴儿恒温箱基础上自主研发而成,能严格控制二氧化碳及氧气的比例,创造出一个模拟子宫的优良环境。
摇动培养法
自然状态下,受精卵前5天是在妈妈的输卵管内,而且承受了一定的由输卵管内绒毛抖动带来的机械压力。这种压力反而能增强受精卵的成长力,使其变强壮。为了尽量达到这种接近母体的自然状态,采用特殊装置使受精卵始终处在摇动状态下而进行培养。通过对平均年龄为37.1岁女性患者,且平均采卵次数4.7次,不孕史平均长达5年半的患者进行了这种摇动下培养方法,发现培养出的囊胚,其生命力明显高于一般水准。
IMSI受精技术
受精是胚胎培养中比较复杂的一步,很多姐妹也遇到过卵子不受精或者受精后不分裂等问题。生殖中心采用比常规的显微受精ICSI更为精细化的Piezo-ICSI,以及IMSI技术,提高受精率。
IMSI技术:常规的ICSI操作中,培养师在400倍显微镜下选择精子,这时候精子像一粒米那么大,依然可能会误选到看起来很美但是头部有空泡的精子,造成受精失败。而采用的IMSI技术,采用1000倍以上的显微镜,这时候精子像一根大棉签棒(如下图所示),这时候培养师能够更轻松的识别出那些伪君子,受精率也就更有保障。当然,就像放大镜头去拍照片就需要三脚架稳定器一样,IMSI操作的复杂度比一般的ICSI要高,这也是目前国内很多生殖中心还没有引进的原因。在美国和日本,这种都属于高配置。
pizeo-ICSI受精技术
Piezo-ICSI技术:常规ICSI过程中,授精针对卵子是一种物理性侵入,特别对于幼弱老化的卵子可能会有一定损伤的风险。Piezo-ICSI超音振动显微受精法,采用平口而不是尖口的注射针,通过超音振动来打开卵子透明带再将精子注入,减少了对卵子的损伤,使高龄女性养囊率有所提高。
胚胎成长监测系统
过去培养师只能有限的几次将发育中的胚胎从培养箱中取出来观测,现在有了Time-lapse培养系统,通过延时摄像技术,可以将胚胎几天的培养过程浓缩到数分钟内的视频中。
培养师可以静态观察,也能够对生长过程进行多位点观察和动态观察,从而更准确的判断胚胎的发育潜能,及时做出干预,比如受精以后的单核、多核现象等。
培养液的替换
培养液是胚胎生长发育的载体,也是胚胎分裂的能量来源。从受精卵分裂到胚胎的形成,会新陈代谢不断产生废物,而且不同成长阶段对培养液的要求不一样哦!在初期胚之前用丙酮酸和乳酸进行代谢,往囊胚发展则需要更多葡萄糖和氨基酸。整个过程中培养师需要连续性调整培养液的成分并同时更换掉废液。除了连续型培养液、钙离子增强、采用微电击増强分裂,这个操作可不简单!为减少外界对于胚胎的干扰,可以每两对准父母的胚胎住在一个培养箱里,这样就减少了每次开箱胚胎的影响。
除此之外,胚胎培养的每个环节都需要培养师的匠人精神,认真操作每个步骤,这也是养囊成功率高的至关因素。
作者:春耕博士
虽然囊胚成功率高,但囊胚的培养并非百利而无一害。养囊有风险,可能胚胎养不成囊,就没有胚胎移植了。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权衡多种利弊后,对胚胎的移植、冷冻或继续培养做出 合理的选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