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5 编者:小美
试管婴儿促排卵方案有几种?促排卵是试管婴儿重中之重的环节,临床上,会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如年龄、基础卵泡数量、激素六项、AMH的状况来选择不同的促排药物、剂量与方案,采用个体化,并且会根据不同阶段的反应来调整用药。试管促排方案主要有六种:长方案、短方案、超长方案、拮抗剂方案、微刺激方案、自然周期方案。为什么我和她的方案不同?试管方案怎么选?
试管婴儿促排卵方案有几种?
常规促排卵方案
1、长方案
长方案一般是从前一个月经周期的黄体期的18到21天开始进行垂体降调节,下次月经后的第3天开始正式促排卵,一般时间稍长,一直持续到月经中期。
与此同时,医生通过B超监测卵泡的生长情况,并抽血测定雌激素含量,根据B超和雌激素结果判断卵巢对药物的反应并依此调整促排卵药物的使用剂量和HCG注射的时间,HCG注射36小时后(HCG注射日的第3天早上8点),即可取卵。
特点:
长方案的优点在于卵泡同步,大小相对均匀,体内激素水平稳定,一般可以获得多于5个高质量卵子,可以提高累积妊娠率,是常用的促排卵方案。
适应人群:主要适用于卵巢储备功能比较好的患者。
2、短方案
短方案是在月经的第2天开始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促使体内FSH、LH的分泌。月经的第3天即开始使用促排卵药物进行促排。
同时,通过B超监测卵泡的生长情况,并抽血测定雌激素含量的变化,根据结果判断调整促排卵药物的使用剂量和决定HCG注射的时间。这点是和长方案是一样的。
特点:
相对于长方案,短方案可以保证患者在卵泡的数目不多的情况下,避免经过抑制后,压制了自身促卵泡生长激素的分泌,使卵泡不易排出或只有较少卵泡生长,使卵泡数量变得更少。
适应人群:一些年纪较大或卵巢反应较差的患者。
3、超长方案
超长方案是在促排卵治疗之前要先用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动剂一至数月,待各项指标达到促排标准后才开始促排卵,由于因此促排时间相对传统长方案更长,故取名为超长方案。
特点:
超长方案不仅可改善激素水平、盆腔环境,对于子宫内膜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适应人群:
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高LH血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患者。
4、自然周期方案
自然周期法一般不用药物,仅获取女性每个月经周期自然发育成熟的1个卵子,虽然这个仅有的卵子质量好,怀孕的机会大。自然周期是接近自然妊娠的一种助孕方式。
特点:
采用自然周期不仅可以获得卵子,不仅避免了每天注射大剂量药物产生的身体不适和药物副作用,治疗费用也大大降低。
适应人群:希望能不用药物进行试管婴儿治疗者;高龄或卵巢储备低的患者,即便用大剂量促排卵药物获得的卵子数也非常少者。
5、微刺激促排卵方案
微刺激促排卵方案是一种非常接近自然妊娠方式的试管婴儿方案。选择小剂量促排卵药物给予卵巢轻微的刺激。
通常是从月经第3-5天开始应用少量的促排卵药物,可以是单纯的针剂,也可以是结合口服促排卵的药物和促排卵的针剂,促使卵泡生长,当卵泡生长成熟后,打夜针(即HCG)后,隔天进行取卵。
特点:
相对常规方案而言,选择微刺激方案促排卵获得的卵子数较少,以1-6个卵多见,但相对来说卵子品质更高内膜容受性更好。而相较与自然周期,微刺激促排卵方案可在仅用非常少量药物的情况下,获得数枚高质量的卵子,数量相对较多。
主要是卵巢功能下降者、常规方案卵巢反应不良者或既往多次常规方案促排卵后反复种植失败者。
6、拮抗剂方案
月经第2-3天开始应用促卵泡激素或促性腺激素,促排第6天或卵泡直径达14mm时加用拮抗剂,直到卵泡成熟停药(扳机)日再用一次。
适应人群:高反应(如PCOS)患者或低反应或正常反应人群。
其他:黄体期促排卵方案
黄体期促排卵,是现在很多生殖中心做试管婴儿促排卵的一种新方法。大家都知道妇女的月经周期分为卵泡期和黄体期,平时促排卵都是在卵泡期进行的。
而黄体期促排卵是指卵子在卵泡期排出后,这个时候卵巢里面有剩下一些小的卵泡,通过用促排卵的药,让这些卵泡也长起来,长起来以后同样等到成熟以后再取出来做胚胎。
特点:
由于采用黄体期促排卵之后,患者就可以在卵泡期和黄体期取两次卵,这样无疑增加了一次获取卵子的机会。此外,黄体期促排卵还克服了卵泡期超排卵的弊端,极大的减少了对女性身体的伤害。
适应人群:卵子数量少、卵巢功能不佳的患者
促排需要多长时间呢?
试管婴儿促排所需时间和使用方案有关,一把你需要1~2周的时间,具体时间因人而异,需要注意的是,一旦进入试管婴儿周期,一定要遵医嘱,不可擅自中断药物,以免影响效果。
试管婴儿促排卵方案有几种?根据用药的种类,时间,剂量和开始的时间不同,方案也就不同。试管婴儿促排卵方案主要有长方案、短方案、超长方案、拮抗剂方案、微刺激方案和自然周期方案6种,在促排卵方案的选择上,医生会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多年的临床经验,再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慎重选择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配合医生的治疗,及时沟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