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又流产了……”这是复发性流产患者最不愿说的话。内分泌失调是导致反复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性激素六项检查是揭开内分泌问题的“钥匙”。但很多患者困惑:“什么时候查最准?”“经期查还是排卵期查?”别急,看完这篇你就明白了。
性激素六项:复发性流产的“内分泌侦察兵”
复发性流产(RSA)中,内分泌因素占比8%~12%,常见病因包括黄体功能不全(LPD)、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高泌乳素血症等。性激素六项检测通过测定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泌乳素(PRL)水平,可直接反映卵巢功能、黄体功能及是否存在高雄激素等问题。
例如,黄体功能不全患者的孕酮水平偏低,会导致子宫内膜支持胚胎发育的能力下降,流产风险增加35%;PCOS患者睾酮升高,可能引发排卵障碍和胰岛素抵抗,流产率是正常女性的3倍。因此,性激素六项是排查内分泌性流产的“第一道关卡”。
关键问题:性激素六项什么时候查最准确?
1. 基础性激素六项:月经第2~5天查,反映卵巢储备功能
- 检查时间:月经周期第2~5天(从月经来潮第1天算起),此时处于卵泡早期,能准确反映卵巢的基础状态。
- 重点指标:
- FSH/LH比值:FSH>10IU/L提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LH/FSH>2~3可能提示PCOS。
- 雌二醇(E2):基础E2>80pg/ml可能提示卵巢储备不足。
- 泌乳素(PRL):非孕期PRL>25ng/ml为高泌乳素血症,可抑制排卵导致流产。
2. 黄体功能评估:排卵后7~10天查孕酮,判断胚胎着床条件
- 检查时间:若月经周期规律(28~30天),可在月经第21~23天检测;若周期不规律,可通过B超监测排卵,排卵后7天左右检测。
- 关键指标:孕酮(P)>15ng/ml提示黄体功能正常;<10ng/ml提示黄体功能不全,需警惕流产风险。
注意事项:
其他必查内分泌项目:不止性激素六项!
-
甲状腺功能: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均可能导致流产,需检测TSH、FT3、FT4及甲状腺抗体(如TPOAb)。临床建议备孕前常规筛查,TSH控制在0.1~2.5mIU/L为宜。
-
血糖与胰岛素:PCOS患者常伴随胰岛素抵抗,需做空腹血糖、糖耐量试验(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评估糖代谢情况。
-
雄激素检测:疑似PCOS时,除睾酮外,还需检测雄烯二酮(AE)、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等,精准判断高雄激素血症。
检查报告怎么看?关键指标异常提示什么?
异常指标 |
可能病因 |
流产风险 |
FSH升高、E2降低 |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 |
卵子质量差,胚胎发育潜能低 |
LH/FSH比值升高、睾酮升高 |
PCOS |
排卵障碍、胰岛素抵抗,流产率50% |
孕酮<10ng/ml(黄体期) |
黄体功能不全 |
子宫内膜容受性差,早期流产风险高 |
PRL升高 |
高泌乳素血症 |
抑制排卵,影响黄体功能 |
患者常见误区:这些“坑”别踩!
内分泌检测是复发性流产病因排查的关键一步,但需结合病史、超声等综合判断。建议患者在月经周期第2~5天到正规医院生殖科或妇科就诊,检查前避免熬夜、情绪波动,确保结果准确性。查出异常后不必恐慌,通过药物调节(如黄体酮补充、甲状腺素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如减重、控糖),多数患者可改善内分泌状态,提高妊娠成功率。记住:科学检查+规范治疗,才能让“好孕”不再溜走!
- 重要提示 免责声明
- 本页面信息仅供参考,并不含有关于使用任何药物、医疗技术、外科设备、诊疗方法的广告或意图,不能取代向医生或其他有资格的医疗专业人士进行咨询。这里包含的信息不可用于医疗、保健中问题的解决或疾病的诊断。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性激素六项检查时间,黄体功能不全,基础性激素检测,内分泌失调流产,月经第2-5天激素检查,孕酮水平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