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夫妻俩身体都很好,家里也没人得过遗传病,为什么孩子会查出脊髓性肌萎缩症?”这是许多罕见病患儿父母的共同疑问。事实上,遗传病并非只有“家族遗传”一种可能,即使父母健康,孩子仍可能因隐性遗传或基因突变患上遗传病。
隐性遗传:父母是“无症状携带者” 人类的23对染色体中,常染色体成对存在。若其中一条染色体携带致病基因,另一条正常,个体通常不发病,称为“携带者”。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脊髓性肌萎缩症(SMA)为例,若父母均为携带者,每次生育时,孩子有25%概率遗传两条异常染色体而发病,50%概率成为携带者,25%概率完全正常。这类疾病往往“悄无声息”,父母可能毫无症状,但孩子却可能面临严重后果,如无法坐立行走、呼吸衰竭等。
新发突变:胚胎发育中的“意外” 即使父母非携带者,胚胎在形成或发育过程中,也可能因环境、辐射、药物等因素发生“新发突变”。这种突变随机且不可预测,是健康父母生育遗传病孩子的另一重要原因。例如,约80%的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由父母携带导致,其余20%则源于新发突变。
如何科学预防? 隐性遗传病可通过婚前孕前筛查提前发现。夫妻双方可进行基因检测,若均为同一致病基因携带者,需通过产前诊断(如羊水穿刺)评估胎儿风险。国家提倡的优生优育政策中,携带者筛查和产前诊断是降低缺陷儿出生的关键手段。
备孕家庭应重视婚前检查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尤其是高发地区人群(如广东、广西等地的地中海贫血筛查)。若家族中有不明原因的畸形、夭折史,或已生育过遗传病患儿,需及时咨询遗传科医生,必要时借助辅助生殖技术(如第三代试管婴儿)生育健康宝宝。
- 重要提示 免责声明
- 本页面信息仅供参考,并不含有关于使用任何药物、医疗技术、外科设备、诊疗方法的广告或意图,不能取代向医生或其他有资格的医疗专业人士进行咨询。这里包含的信息不可用于医疗、保健中问题的解决或疾病的诊断。
关键词: 隐性遗传病,父母健康孩子遗传病,携带者筛查,产前诊断,基因突变,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脊髓性肌萎缩症,罕见病筛查